江安李

喜欢惊喜远甚于需要等待的好日子.

重新看完《米兰纪事》后,心里像是堵着一口气一样,闷闷的,吐不出来。

想打很多字,却无从下手。想了半晌,也只能想到沈从文老师的那段话,


“也许他不会回来了。也许,他明天就回来。”


作者大大的叙事手法、故事穿插,于分毫间可见柔情千种,于连缀中可窥命运底色。


“邮差”、“蝴蝶梦”、“地球最后的夜晚”、“愚人的回归”这些章节都是Sheva又一次离开后的叙述。


“邮差”通过Abramovich的口吻澄清了真相,让众人包括Maldini明白Sheva从未背叛Maldini家族。

“蝴蝶梦”是Maldini的梦境——他遇见了平行世界当球员的自己和Sheve。老实说,这是我最佩服作者大大的一点,因为梦境难免带着虚幻的缥缈,有些类似于独立的章节——更像是散文(我自己写的文章有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......云里雾里,不知所云)但是作者大大处理的就很好,将梦与现实紧密结合——相见时刻温情纵生,也隐隐暗示了主人公梦醒后独自一人会有多么落寞。

“地球最后的夜晚”始终没有点明Sheva的生死,只写到Maldini将袖口熔成的一对素戒中的一个扔进了运河——Sheva最后消失的地方,以及再没人能从他口中听见的一句话。

“愚人的回归”这一篇...我始终未解开这里的“愚人”究竟是名词——指最后打那通电话的人,还是单纯的动词——让看客希望突起后却又看不见确切的结局。


顺带一提——“愚人的回归”也是正式篇的标题——那章讲的是Sheva再次回到Maldini身边的故事。


这一次又一次的回归就像是愚弄这对有情人。


我重刷后接受了内心的第二个观点——看客希望突起后却又看不见确切的结局——因为我坚信自己百毒不侵,刀子捅进心窝里也就止疼一瞬间。


但是,但是。


最后一篇“未寄出的信”是Sheva初次告别、在基辅独自东躲西藏时写下的信——后来Maldini也看到了、还拿着信打趣再次回到自己身边Sheva。


我明明已经接受了悲剧的结尾,却无论如何也不敢点开最后一章。


好吧好吧。


我有些狼狈的关掉了手机。


这便是故事戳心之处——明明已经可以默认了结局,却还塞给读者猝不及防的回忆。


你看啊!那是他们过往的甜蜜!


那刀卡在心里,进不去、出不来。


就像读故事的我,迷茫了坚定的那个结局。



不晓得这样说对不对,也许是因为我在深冬里读这篇文章所以才有这样的感受——我感受到了一种冷——不知从基辅冻土中爬升出的冰冷,还是米兰雪雨乱无头绪的号寒。


但故事里的两位主人公分明是热的——他们是热的。连带着旁人也是充满活力的热。


因为能感受到最炽热的感情的人的心不应是凉的。


同人文的魅力就在于此——主角在现世有自己的过去、自己的苦痛而旁人不得染指——平行世界里我们陪他们一起成长,接受所有的风风雨雨。


我终于还是不知所云。


我选择去听歌——李克勤老师的《月半小夜曲》。


“提琴独奏独奏着  明月半倚深秋”


“我的牵挂  我的渴望  直至以后”



听了半晌,发现还是只能想出一句话。



“也许他不会回来了。也许,他明天就回来。”


绝望着,希望。

希望着,绝望。


评论(7)

热度(18)